歡迎光臨崑山科技大學 人文科學學院 幼兒保育系

遊戲治療室

IMG_2388-30 

l     管理者:曾仁美/助理教授

n   學歷: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諮商學系博士

n   專長:遊戲治療訓練及督導、親子遊戲治療、沙遊治療、表達性治療、團體諮商、親職教育

n   E-mailtrmei@mail.ksu.edu.tw

n   聯絡方式:(06)2727-175317209

l      教室位置:崑山科技大學人文科學院四樓


l    遊戲治療設備:

玩具類別

遊戲治療室實景

遊戲治療室內全景

遊戲治療室外討論區暨等候區

第一類創造性

  化學黏土

  十二色蠟筆

 

  鈍頭剪刀

  手指膏

  水彩

  彩色筆

  其他

第二類攻擊性

    塑膠刀

    不倒翁拳擊袋

   

    童軍繩

    軟式子彈玩具槍

    玩具蛇

    玩具兵

 

IMG_0049

第三類撫育性

    塑膠奶瓶

    洋娃娃

    小被單

    茶具組

    醫藥箱玩具

 

第四類戲劇性

  娃娃家族(包括父﹑母﹑子﹑女﹑嬰兒,表情較中性、手腳可折彎的為宜)

  娃娃屋及傢俱

  面具

  布袋玩偶

  塑膠製動物(含家畜類﹑野生類)

其它

      小型運輸工具:陸上水上和空中和軍事交通工具

    棋類遊戲:非競賽性的溝通紙盤(主要藉紙盤遊戲表達內在的想法、感受和經驗)

    組合型創造玩具

    木工器材

    相片

      各式樂器    

      軟質球

      大沙箱

 


n       關於遊戲治療

      遊戲治療是什麼?

「遊戲」是兒童最自然的溝通媒介,也是自我表達情緒、想法和行動的工具,「遊戲」的本質使兒童能獲得滿足,提供兒童成就感和成功經驗,使兒童獲得主導權和控制感,協助兒童發展生理、心理和情緒及社會和精神,所謂「遊戲治療」就是藉此原理,將治療的元素加入遊戲情境中,以遊戲做為治療的媒介,協助兒童與治療者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的治療方法。治療者必須受過良好的遊戲治療訓練,知道如何選擇遊戲器材及如何發展一份安全的關係,讓兒童在遊戲中能用其最自然的溝通方式來完全表達及揭露自己的情感、想法、經驗、及行為,這樣的過程就是「遊戲治療」。                                                                     

例如兒童是因為暴力行為而被轉介來接受遊戲治療,治療者能在兒童進行的遊戲如踢打拳擊袋、槍擊等攻擊行為中親身經歷兒童的暴力行為。治療者有機會利用不斷的反映性傾聽來理解兒童對這些經驗的感受、想法及行動,並根據這些具體行為設定治療性的限制,當下協助兒童學習自我控制,使兒童的議題獲得處理。因此,即使不知道兒童被轉介來的原因為何,治療師都有機在遊戲治療中體會兒童的問題,協助兒童在遊戲的隱喻表達中即時處理相關的議題。

      遊戲治療的功用是什麼?

在遊戲治療中,兒童的遊戲將實際的現象以隱喻的方式表達、溝通、教導及學習,幫助兒童的想像力免於束縛,使其經驗得以再現,治療者有機會去瞭解兒童對此經驗的反應、感受及想法,兒童有機會重新整理,將現實中無法掌控的部份化為可掌控的,可以發洩精力、發洩競爭的需求、學習生活中的責任、達成困難的目標,及重新體驗挫折,使情緒獲得消散、以社會接納的方式來表達攻擊性,以及學習如何與別人相處和學到新的解決方法,因此透過遊戲治療,治療者協助兒童達成以下目標:

1.          發展更正向的自我概念

2.          承擔更大的自我責任

3.          能更自我指導

4.          能更自我接納

5.          能更具彈性

6.          具有為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7.          經驗控制的感覺

8.          對問題處理過程更敏感

9.          發展內在評價系統

10.     更信任自己。

        孩子從遊戲治療中可以學到什麼?

在遊戲治療中孩子可以學到以下經驗及態度:

1.      在遊戲室的自由氣氛下,有安全感去成為完全的自我,並在小心使用治療性限制下,兒童學會自我控制及有責任心地自由表達

2.      當兒童感受到治療者的尊重、覺得被關心、沒有批評、並且持續地被接納,他們會把尊重內化,因此兒童學會去尊重自己。一旦兒童學會尊重自己,他們便學會去尊重別人。

3.      透過遊戲所表達出來的感情,即使是非常強烈的,也會被治療者所了解及接納,兒童學會他們的感情是可接受的,不再被這些情感所控制。

4.      在遊戲治療中,治療者相信兒童的能力,並堅信代替兒童做事會剝奪他們發現自我能力的機會,此時兒童學會為自已負起責任,並發現負責的感受為何。

5.      當兒童能為自己找出解決之道,完成自己的工作,他們便發揮與發展了創造力。當頻率增加後,在過程中兒童會得到滿足感,使他們學會在面對問題時,更有創造性,更有方法

6.      治療者不會以直接的方式控制兒童,在遊戲室中若要限制兒童的行為,會以能讓兒童控制自己行為的方式表達,因為控制不是來自外力,兒童必須學會自我控制與自我指導

7.      當兒童不被判斷地被治療者接納其原原本本的樣子,也不被期望去做任何改變時,兒童慢慢學會,在情感層面上接納自己

8.        生命是由不斷的選擇組成。即使是最小、最簡單的選擇治療者也不替兒童決定,在兒童經歷做決定的過程之後,兒童學會做選擇,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遊戲治療師在做什麼?

遊戲治療的理論學派雖有不同,但在過程中治療者都必須展現能讓兒童主導內容並願意去跟隨的態度。因為重要的不是治療者的智慧,而是兒童的想法及方向;要激發的不是治療者的解決辦法,而是兒童的創造力。所以,治療者在遊戲治療中經常保持「我在這裏、我聽見、我了解、我關心」的態度,而不是用「我永遠同意、我要讓你高興、我會解決你的問題」對待孩子,必要時適時的設限,使兒童在有限制的時空界限中體會安全、信任與被接納,進一步藉此自由發展成獨特的自己。

然而,一般人對遊戲治療師存在許多迷思,例如:

1.    遊戲治療者是一個督導、老師、同伴、保母、或父母代理者?

事實上治療者是不會為兒童解決問題、解釋行為、分析動機或懷疑企圖。

2.  治療者是被動的,或主動的治療者要有高度的肢體活動?

事實上所謂的主動並不是指完全能被看見的特質。遊戲治療者在情緒上是主動的,包括敏感及理解兒童的所作所說,並保持有回有應的態度。情緒的投入是指一種兒童及治療者都能感受到的互動特質,且大多由治療者互動性的口語訊息中經驗到,不一定要靠高度的肢體活動。

3.  治療者會努力教會兒童認識自己?或將多年學習的智慧傳授給兒童?

事實上治療者不嘗試去操控事情的發生,因為操控事情或為另一人創造生活的智慧,兩者在現實生活中皆是不可能的,兒童成長中重要且必須的條件已存在兒童身上。

          遊戲治療室跟一般教室有什麼不同?

遊戲治療室與一般教室有許多不同,遊戲治療室需要:

1.      能保護隱私的位置:最好安排在不影響或打擾其他人的地點,且能保有兒童的隱私權。

2.      適當的大小:大約3.5公尺乘以4公尺的面積,建議以可以提供2-3個小孩遊戲的空間為原則,三到五人的團體遊戲治療則需大約30平方公尺的房間,避免太大或太窄長的空間,讓治療者疲於追逐兒童。

3.      安全耐用好清潔的設備:例如可清潔的巧拼地板或乙烯塑膠方塊地板(避免舖設地毯)、塗上可洗性塗料的牆壁、有單面鏡及收音線、有水槽及一個冷水龍頭、有小廁所、櫃架高度不超過96公分、堅固、木製或硬表面的兒童尺寸傢俱等。

4.      玩具類別齊全,但不需樣樣都有:玩具類別包含創造性玩具、攻擊性玩具、撫育性玩具、及戲劇扮演的玩具等。

5.      掌握原則玩具挑選:選擇玩具時需要考量兒童的興趣、是否耐久牢固、是否具有充份的表達性、是否適齡、以及不需透過語言就能探索及表達等原則,選擇利於與兒童正向關係的建立、提供廣泛性的情感表達、真實生活經驗的探索、試探治療關係中的限制、促進正向自我概念的發展、增進自我了解的發展、提供發展自我控制機會的玩具。

    哪些孩子需要接受遊戲治療?

研究發現,遊戲治療下列兒童的問題處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包括:

1.      有困難與權威者相處的兒童

2.      精神疾病的處置

3.      減輕拔毛症狀

4.      改善選擇性失語症

5.      減低攻擊性、爆發性的行為

6.      增進離婚家庭子女的情緒調適

7.      增進被虐待及被忽略兒童的情緒調適

8.      減低住院病童的壓力與焦慮

9.      矯正不良閱讀習慣

10. 增進有學習障礙兒童的課業表現

11. 矯正語言問題

12. 降低智能不足兒童的情緒及智力問題

13. 較好的社會及情緒適應

14. 減輕心理引起之身體問題如氣喘、胃潰瘍、過敏症

15. 改善口吃

16. 增進自我概念

17. 降低分離焦慮

遊戲治療已被證實除了極重度的自閉症和脫離現實的精神分裂症之外,對各種診斷類別的兒童皆有效。

    遊戲治療如何進行?

進行遊戲治療最重要的是兒童與治療者關係的建立。關係的建立開始於兒童對治療者的第一眼及感受,需要靠治療者當時對兒童感受的敏感力。在對兒童溝通時,使用溫柔、友善、和緩的方式回應,經由接納兒童的態度、情感以及想法,治療者便能進入兒童的世界。在等候室的初次會面時,治療者要避免讓兒童感到被忽略、不重要,因此治療者要能適當的處理父母的需求,以及處理兒童與父母的關係。結構性的建立關係是在一進入治療室後,治療者會對兒童介紹遊戲室使用的方法和時間,但治療者會避免過多的解釋或不當的用語,使兒童誤解。之後,治療者會跟隨兒童的行為,不斷地反應兒童的行為,讓兒童感受到治療者的存在與接納。

有效的治療者反應特質包括下列幾點:

1.      敏銳的了解:與其同在

2.      關懷的接納:表現在治療者的耐心及願意信任此過程。

3.      治療性反應的細節:貼切地吻合兒童的意思,又不干擾反應的流暢性、反應要短,且與兒童的情感產生互動、避免使用問句、針對個人並強調兒童的存在。

4.      把責任交回給兒童:不為兒童處理問題或作決定。

    遊戲治療中父母老師能做什麼?

兒童通常需要依賴大人,特別是父母來替他安排遊戲治療時段,因此,治療師若想要對兒童有所幫助,必須與父母建立良好關係。雖然現今父母普遍有諮商概念,但治療者不能假設父母知道何謂遊戲治療,治療者必須藉助父母的幫助,以便藉由父母的口,從容地告訴孩子什麼是遊戲治療?為什麼要接受遊戲治療?以減低兒童在第一次治療時,出現分離焦慮的可能。

治療者可由和父母、老師的會談中獲得許多有效的資料,協助治療者更了解兒童在遊戲室以外的行為,及更清楚兒童遊戲中可能有的意義。大部分的情況下,若治療者評判父母的能力許可,可配合親職技巧訓練,輔助父母處理子女問題,當父母比較少焦慮,便能以較正向的態度回應子女。

在會談父母時,治療者要能體會父母前來求助的內心掙扎,盡可能體諒此種心情,不要立即針對兒童問題進行探討,有技巧地協助父母處理負向情緒,再說明遊戲治療進行的方式,以及需要父母哪些配合,共同為兒童創造一個系統性的治療環境。

    遊戲治療可以用於成人嗎?

新的遊戲治療發展發現,遊戲治療除了適用於兒童,亦適合任何年齡的人。例如將「遊戲」與成人的心理治療結合,能使成人較容易在自然的情境中投入,減少抗拒。由於遊戲大部份存在放鬆的場景,提供挑戰,帶來足夠的樂趣卻不致引發太大的挫折,能激發成人積極改變的意願及信心,而且從遊戲中較容易引發感覺,加上不受文化限制,所以成人案主可以較輕易的藉遊戲媒介做更多深層的探索及表達。所以遊戲治療可以協助成人進行診斷、提升治療關係、超越溝通的障礙、縮短當事人的距離,擴充當事人的溝通範圍、重新架構治療關係、減少壓力、發掘潛能、提昇自尊、增加自信及成就感、及增加情感上正向的聯結等。

適用遊戲治療的成人族群包括童年擔負太多照顧責任,「沒有玩夠」的成人、酒癮及離婚的成人、童年經驗有許多嚴重問題的成人、情緒疏離,或生活幾乎完全受認知所主宰的成人、工作經常需要沈思而忘了遊戲的成人、缺乏壓力舒解能力的成人、生活中除了工作缺乏調劑,容易陷入無聊或憂鬱的成人、兒童的父母、對傳統的治療方式感到壓迫感,但對藝術或音樂治療有所反應的老人,以及其他對治療有抗拒、缺乏心理覺察、口語表達欠佳、壓抑、或無法自我揭露的成人。

(本文引自台灣遊戲治療學會之遊戲治療觀點http://www.atpt.org.tw/01.htm)


n        相關連結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

http://www.a4pt.org/

北德大遊戲治療中心

http://www.coe.unt.edu/cpt/

英國遊戲治療學會

http://www.bapt.info/historyofpt.htm

加拿大兒童與遊戲治療學會

http://www.cacpt.com/index.htm

美國沙遊治療師學會 ( STA )

http://www.sandplay.org/

台灣沙遊治療學會

http://www.sandplay.org.tw/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

http://www.arttherapy.org/

台灣藝術治療學會

http://www.arttherapy.org.tw/

 


n         遊戲治療實務練習過程

圖一:實作遊戲治療前同學互相模擬演練

CIMG0080

圖二:學生帶幼稚園小朋友至系上遊戲室

CIMG0076

圖三:至幼保系系辦做場地登記及借器材

CIMG0084

圖四:學生及小朋友一起到遊戲室開門

佈置遊戲室

圖五:進行遊戲治療前之準備檢查所有材料

CIMG0089

圖六:進行遊戲治療前之準備架設攝影機

圖七:遊戲治療進行過程

CIMG0071

圖八:遊戲治療結束整理遊戲室

整理沙箱

圖九:遊戲治療結束確認沙箱無遺留物件

CIMG0157

圖十:帶孩子回幼稚園

圖十一:與TA討論遊療

觀看遊療治療示範帶

圖十二:老師進行遊戲治療過程督導